今日推荐:《中华谚语(第二卷)》作者:竭宝峰。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~
-----精选段落-----
D
dé
德备才全人共仰,损人利己人不容。
德修而谤兴,道高而毁来。
德行与技艺,为子孙最美之产业。
德胜才为君子,才胜德为小人。得鱼忘筌,得兔忘蹄。
得病容易,治病就难。
得失一朝,荣辱千载。
得势的猫儿雄似虎,失势的凤凰不如鸡。
《凤求凰》的美好姻缘
由于凤凰也是雌雄统称,雄为凤,雌为凰,因此也就有了以凤凰来比喻恩爱夫妻的典故。在这些典故之中,最负盛名的就是司马相如为卓文君弹奏的那一曲辞赋,《凤求凰》了。
司马相如原是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的门客。在梁孝王死后,司马相如回到老家成都,可是家境贫困,无以为生。他一向跟临邛县令王吉很有交情,便到临邛县去做客,受到王吉的礼遇。
王吉告诉司马相如说,临邛当地有位富人,名叫卓王孙,他有个女儿卓文君,生得聪明无比,美貌无双,如今在娘家守寡,与司马相如是天生的一双。司马相如听了,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。王吉却不以为然,他认为事在人为。
后来,卓王孙听说司马相如是有名的文人,也是县令的好友,就宴请了他,并顺便发了一百多张请帖,邀请了很多县中的官员与有名望的人。于是,司马相如就带上自己从不离身的珍爱之物绿绮去了。
这个“绿绮”是我国的四大名琴之一,是别人转赠给司马相如的礼物。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,徒有四壁,但他的诗赋极有名气。梁王慕名请他作赋,相如写了一篇《如玉赋》相赠。
这篇《如玉赋》赋词藻瑰丽,气韵非凡,梁王极为高兴,就以自己收藏的“绿绮”琴回赠。这张“绿绮”是传世名琴,琴内有铭文曰:“桐梓合精”。
司马相如得“绿绮”后,如获珍宝。他精湛的琴艺配上“绿绮”绝妙的音色,使“绿绮”琴名噪一时。后来,“绿绮”就成了古琴的别称。
宴会开始,卓王孙带领众宾客向司马相如敬酒,少不了说了许多奉承话。
正在大家喝得高兴的时候,王吉向大家介绍说:“相如先生是当今第一名流,不仅文章写得好,而且琴也弹得很好。今天有嘉宾美酒,何不请相如先生弹奏一曲呢?”众人听了,齐声叫好。
司马相如推辞了一番,便弹奏起来。他先弹了一支短曲,后来看到竹帘后面有一个影影绰绰穿白衣服的女子在听琴,知道是卓文君。
原来,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听说司马相如来做客,早就想见识一下这位大才子。她本来就喜爱音乐,听到琴声,就偷偷地躲在帘子后面看。
司马相如施展自己高超的琴技,弹起了一曲《凤求凰》,通过琴声,向卓文君表达了自己爱慕的心情,正像曲中的唱词所言:
有一美人兮,见之不忘。
一日不见兮,思之如狂。
凤飞翱翔兮,四海求凰。
无奈佳人兮,不在东墙。
将琴代语兮,聊写衷肠。
愿言配德兮,携手相将。
何日见许兮,慰我彷徨。
不得於飞兮,使我沦亡。
这一首表达相如对文君的无限倾慕和热烈追求。白话文的意思是:有位俊秀的女子啊,我见了她的容貌,就此难以忘怀。一日不见她,心中牵念得像是要发狂一般。
我就像那在空中回旋高飞的凤鸟,在天下各处寻觅着凰鸟。可惜那美人啊不在东墙邻近。
我以琴声替代心中情语,姑且描写我内心的情意。何时能允诺婚事,慰藉我往返徘徊,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情?
希望我的德行可以与你相配,携手同在一起。如果无法与你比翼偕飞,百年好合,这样的伤情结果会令我沦陷于情愁而欲丧亡。
司马相如接着弹奏吟唱:
凤兮凤兮归故乡,遨游四海求其凰。
时未遇兮无所将,何悟今兮升斯堂!
有艳淑女在闺房,室迩人遐毒我肠。
何缘交颈为鸳鸯,胡颉颃兮共翱翔!
凰兮凰兮从我栖,得托孳尾永为妃。
交情通意心和谐,中夜相从知者谁?
双翼俱起翻高飞,无感我思使余悲。
这一首写得更为大胆炽烈,暗约文君半夜幽会,并一起私奔。白话文的意思是:凤鸟啊凤鸟,回到了家乡。行踪无定,游览天下只为寻求心中的凰鸟。未遇凰鸟时啊,不知所往。怎能悟解今日登门后心中所感?
有位美丽而娴雅贞静的女子在她的居室。居处虽近,这美丽女子却离我很远。对她的思念之情正残虐着我的心肠。如何能够得此良缘,结为夫妇,做那恩爱的交颈鸳鸯?但愿我这凤鸟,能与你这凰鸟一同双飞,天际游翔。
凰鸟啊凰鸟,愿你与我起居相依,形影不离,哺育生子,永远做我的配偶,情投意合,两心和睦谐顺。半夜里与我互相追随,又有谁会知晓?展开双翼远走高飞,徒然为你感念相思而使我悲伤。
《凤求凰》全诗言浅意深,音节流亮,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,熔《楚辞》“骚体”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。以“凤求凰”为通体比兴,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,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,旨趣的高尚,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。
司马相如的这一曲《凤求凰》弹奏完毕,宾客们无不叹为观止,而深懂琴理的卓文君也听出了琴声中的意思,不由得为他的气派、风度和才情所吸引,也产生了敬慕之情。宴毕,司马相如又通过文君的侍婢向她转达心意,通过仆人送给卓文君一封求爱信。
卓文君不愧是一个奇女子,她接到求爱信后激动不已,但她知道父亲不会同意这门亲事,就在一天晚上偷偷地跑出来,投奔了司马相如。俩人连夜乘车回到司马相如的家乡成都。
俩人回成都之后,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,大大方方地回临邛老家开酒肆,自己当垆卖酒,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。
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这一段被人乐此不疲传颂的美好爱情,就成了后世人们追求爱情自由的典型代表。
得忍且忍,得耐且耐;不忍不耐,好事变坏。
得志一条龙,失志一条虫。
皇帝龙袍上的龙图案
中华龙文化,博大精深。帝王的龙袍,也是处处蕴含着丰富的龙文化内涵。据史籍记载,周代有官名“司服”,这些官员专门“掌王之吉凶衣服”。周天子用于祭祀的那些烦琐的礼服,已经开始采用十二章纹样。
十二章图案传说在虞舜时期,就已经出现并使用了。它包括日、月、星辰、山、龙、华虫、藻、火、粉、米、黼和黻。据《虞书·益稷》篇中记载:
予欲观古人之象,日、月、星辰、山、龙、华虫作会,宗彝、藻、火、粉米、黻、黼、絺绣,以五彩彰施于五色,作服汝明。
《虞书》是记载最早的关于十二章图案的书籍。在《虞书》中的这种记载,大概是周代史官们对前代的追述。这样看来,上述的所谓日月等十二种纹样,在周代以前就用画或绣的方法施之于皇帝的衣服上了。说明周代以前就已经使用十二章图案,并且一经出现就成为皇帝的权利象征,具有政治意义。
十二章纹样的题材由来已久,原始社会的人们就观察到:日、月、星辰预示气象的变化;山能提供生活资源;弓和斧是劳动生产的工具;火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;粉米是农业耕作的果实;虎、猴、华虫即红腹锦鸡是原始人狩猎活动接触的对象;龙是我国古人早就崇拜的图腾对象;黼和黻是垂在身前的长方形织物。
章服制度的真正确立,是在东汉初年。以后各代帝王的礼服上都装饰有十二章纹,只是十二章位置、色彩略有变化。
龙是我国许多原始氏族崇拜的图腾对象。在龙袍上的十二章图案中,龙是我国古代龙文化在皇帝纹饰方面的重要体现。
我国古代帝王的龙袍上绣9条龙是有讲究的,这是因为在我国文化中,“9”这个数字和龙一样,代表着最高的荣耀和尊贵,并且是至阳的虚数、极数。我国的成语“九五之尊”,就是用来形容皇帝的。因此,“9”也是和龙最贴合的数字。
无论是哪个朝代,龙袍都是要通身绣共计9条金龙,其中,4条正龙要绣得正襟危坐,一团威严,处于龙袍最显要的位置,也就是前胸、后背和两肩。
这4条行龙要绣得极富活力,有似动而非动的神韵,分别在前后的衣襟部位。这样前后望去都是5条龙,寓意着“九五至尊”。
从表面上一眼看去,龙袍的通身只有8条金龙,与史书上记载的有出入。于是有个说法认为,皇帝是真龙天子,本身就是一条金龙。
其实这第九条金龙就绣在龙袍里面的衣襟上,要掀开外面的衣襟才能看到。一般人哪敢去随便掀皇帝的衣服呢?皇帝本人也不会那么不顾礼仪,因此龙袍在皇帝穿上身时看上去就只有8条。
在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龙袍中,明代皇帝龙袍上的龙,形象更加完善。明代以前的帝王也有穿“龙袍”的,但与后来的龙袍明显不同。先秦的龙纹,形象较质朴粗犷,大部分没有肢爪,近似爬虫类动物。秦汉时期的龙纹,多呈兽形,肢爪齐全,但无鳞甲,常被绘成行走状。
更为重要的是,明代以前,龙纹服饰虽是一种权威象征,但未必是皇帝一人的“专利”,其他贵族也能穿戴。进入明代,我国封建社会确立了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,龙袍被指定为皇帝正装,且他人不得穿戴。另外,明代以后,皇帝亦赐龙袍予以王公大臣,他们的服饰上绣着龙纹,但不能称为龙袍,只能叫做“蟒袍”。
明代皇帝龙袍上的龙纹,集中了各种动物的局部特征,头如牛头、身如蛇身、角如鹿角、眼如虾眼、鼻如狮鼻、嘴如驴嘴、耳如猫耳、爪如鹰爪、尾如鱼尾等等。在图案的构造和组织上也很有特色,除传统的行龙、云龙之外,还有团龙、正龙、坐龙、升龙、降龙等名目。
我国古代帝王的龙袍,除了龙纹外,还有儒家学派服饰理论的内容十二章纹样。十二章纹样是在龙袍上最常见的图案,也是古代君王的专有纹饰,除了皇帝、帝后之外,只应用在少数亲王、将相的服饰上,从未在民间出现过。
清末经学家孙诒让在疏证周代官制的著作《周礼·正义》里记载说:日、月、星辰、山、龙、华虫、黼、黻8章在龙袍的上衣上;其余4种藻、火、宗彝、米粉在龙袍的下裳上,并配以五色祥云、蝙蝠等。
这些各具含义的纹样装饰于帝王的服装,喻示帝王如日月星辰,光照大地。总之,这十二章包含了君王至善至美的帝德。
古代帝王龙袍上象征最高等级的龙纹的出现,表明我国源远流长的龙文化,在帝王服饰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,也是我国服饰艺术演化的重要标志。
得势休笑失势人。
得势狸猫欢如虎。
得便宜处失便宜。
得好乡邻胜过亲。
得着好处便安身。
得钱不拣主。
得宠思辱,安居虑危。
得什么病,吃什么药。
得着风,就扯篷。
得理不让人。
得不足喜,失不足忧。
得黄金百斤,不如得季布一诺。
得失为邻。
得风便转。
得过且过,阳圪暖和。
得着牯牛当马骑。
得志猫儿雄似虎,败翎鹦鹉不如鸡。
得之不为喜,失之不为忧。
得之有本,失之无本。
得放手时须放手,得饶人处且饶人。
得病想亲人。
得病乱投医。
得人滴水之恩,须当涌泉相报。
得人恩义千年记。
得人钱财,与人消灾;吃人酒饭,与人担待。
得意客来情不厌,知心人到话相投。
得意忘言,无所不谈。
得一望二,鼻子拉得丈二。
得一步,进一步;走一步,近一步。
得便宜哈哈笑,不得便宜双脚跳。
得了锅台想上炕。
得了金子碗,忘了叫街时。
得了金马驹还想它娘。
得了便宜药,烧坏夹底锅。
dēnɡ
灯不明,有人拨;事不平,有人说。
灯不明,要人剔;人不明,要人提。
灯不拨不明,理不辩不清。
灯花今夜开,明朝喜事来。
灯花爆,喜就到。
灯花爆,明天有客到。
灯花爆,财来到。
灯台照人不照己。
灯下不观色。
灯光虽好,不如红日当空。
灯光里说话,暗里有人听。
灯芯挑成铁。
灯要灭,还亮一亮;人要死,还旺一旺。
灯里无油盏盏灭,手里无钱难为人。
灯盏无油枉费心。
灯草打人虽不痛,惹得旁人心里恨。
灯草牌坊风都吹得倒。登门请客意才真。
登上高山观虎斗,坐在桥头看水源。
登泰山而小天下。
登山耐险路,踏雪耐危桥。
登高必跌重。
登高自卑,行远自迩。
登高不呼,登城不指。
登高望远。
登天难,求人更难。
děnɡ
等人易老,等船难到。
等人易得久,嫌人易丑。
等人心焦。
等人帮忙,越帮越忙。
等你数得星星来,天亮了。
等你捡猪屎,猪已拉肚子。
等得上梁喊救火,错过黄梅勿种田。
等到要拉屎,厕所才动工。
dī
低头割肉,抬头望人。
低头是见识。
低头是水,回头是岸,及时拨转救得一半。
低棋肚里有仙着。
低眉失额。
低借高还,再借不难。
滴水渐积成沧海,拳石频移作泰山。
滴水成河,粒米成箩。
滴水成池,聚沙成山。
滴水尚可穿石,愚公志能移山。
水滴石穿
“水滴石穿”意指滴水可使石穿。比喻力量虽然细微,但积蓄长久之功,可以成就大事。
出自宋代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《一钱斩吏》:“一日一钱,千日一千。绳锯木断,水滴石穿。”
从前,有一个人叫张乖崖,任崇阳县令。有一次,一个官吏从府库中出来时,鬓旁头巾里藏着一枚钱。张乖崖发现后,就去盘问他,那个官吏承认钱是从府库里偷来的。于是张乖崖下令杖打他,那个官吏不服气,勃然大怒说:“一枚钱有什么了不起,却要杖打我?随便你打吧,反正你不敢杀我。”张乖崖拿起笔来,宣判说:“一天一枚钱,千天就是千枚钱。时间长了,绳子能锯断木头,水能滴穿石头。”然后,他亲自拿起宝剑,走下堂来,杀死了那个官吏。事后申报台府,要求台府处罚自己。
dí
敌不可纵。
敌人本性若能改,箩筐也能扣住海。
dì
地怕自碱,人怕自懒。
地怕走斜道,人怕起绰号。
地冻三尺自开缝。
地主借粮度春荒,羊毛出在羊身上。
地主靠算,穷人靠干。
地主剥削如剥葱,越剥越细,越剥越穷。
地主的心毛铁钉,有多长,钉多深。
地主的心,铁匠的钉。
地主有钱千条路,农民无田命一条。
地主富农是生姜,生姜不断辣味。
地主文官如桶箍。
地主再能、离不开穷人。
地主爱万金,农民重一心。
地主婆,狐狸精,洋糖嘴,辣椒心。
地方吃酒骂四邻。
地方情愿出一只虎,不愿出一局赌。
地方无鬼不降灾。
地下有窖银,也要锄头勤。
地下一根草,天上一滴露。
地少瘦邻。
地头无鬼不生灾。
地凭文书官凭印。
地动出羊毛,夫妻各自逃。
地动山摇,叫化子抛瓢。
地有南北,民无二心。
地面易求,人面难求。
地理先生指一指,土工师傅累出屎。
地里鬼,地头蛇,只能让他不能惹。
地里撒籽不心疼,儿女吃饭不心疼。
地理先生没屋场,算命先生半路亡。弟兄不和邻里欺,将相不和邻国欺。
弟兄分家,财物各别。
弟兄三人三条心,万贯家财不够分;弟兄三人一条心,黄土也能变成金。
弟兄相骂硬如铁,父子同心土变金。
弟兄越打越亲。
弟兄协力山成玉,父子同心土变金。第一伤天害理,好讲闺门是非。
diǎn
点石成金,心犹不足。
点石成金
“点石成金”比喻把别人不好的文章改为好文章。出自《神仙传》:“许逊,南昌人。晋初为旌阳令,点石化金,以足逋赋。”
晋代初年,有一个县令叫许逊。此人虽身在官场,其实却是个道士。他经常咒符作法,并编造一些离奇古怪的故事,以便让人们相信他真的是位道术高深的仙人。《神仙传》记载,许逊在当旌阳令的时候,老百姓交不起租子,他施展法术,把石头点化成黄金,替百姓上缴欠租。
点塔七层,不如暗处一灯。
点蜡烛不知油价。
点了戏就得有人去唱。
点灯不明,不如黑着。
点灯爱油,耕田爱牛。
典田招女婿,讨气筒子。
diàn
佃户手上滴汗,财主手上滴血。踮着脚尖站不长。靛缸里拉不出白布来。
diāo
刁巧伶俐奸,不胜忠厚老实憨。
刁鹰飞入鸡儿场,永远没有好心肠。
刁风不可长。貂不足,狗尾续。
貂惜皮毛象护牙。
diào
吊儿浪当,挡不住吃香,埋头苦干,挡不住难看。
吊大的毛瓜,哭大的娃娃。
吊肉跌死猫。
吊生不吊死。钓鱼有三得:跑得,等得,饿得。
钓多不如钓少,钓少不如钓到。
钓鱼不在急水滩。
钓鱼要忍,拿鱼要狠。
掉下井里,鼻子是钩不住的。
diē
爹死娘嫁人,各人顾各人。
爹不识耕田,子不识谷种。
爹是算盘精,儿是败财精。
爹养儿小,儿养爹老。
爹能妈能,不如自己能。
爹有娘有,不如已有;哥有嫂有,不敢伸手。
爹娘盘算的是金和银,女儿盘算的是人和心。
爹娘做主,一辈受苦。
爹娘养身,自己长心。跌得倒,爬得起。
跌倒地上捞一把泥。
跌倒了爬起来,拈到了拿起来。
跌倒巴不得坐一坐。
跌倒了自己爬起,望人搀扶总不济。
dīnɡ
丁头木屑,样样有用。钉是钉,铆是铆。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elongzx.com/hlsxw/1309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