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:龙,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奇生物,中华文化也有着和龙相关的“龙文化”。许慎曾在《说文解字》中是这么说龙的:“龙,鳞虫之长,能幽能明,能细能巨,能短能长,春分而登天,秋分而潜渊。”
提起《西游记》,可以说是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其中孙悟空大闹天空,踢翻了太上老君的八卦炉,最后如来佛祖出面,将孙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,这一段写的是十分精彩,充分体现了孙悟空的个性,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很多传说中的神仙。
如来佛祖制服完孙悟空后准备回到灵山,这个时候玉帝却为了表示感谢,请佛祖吃饭。细心的朋友会发现,玉帝请佛祖吃的东西可不是一般的食物,书中记载是“龙肝凤髓”。
那么玉帝所吃的“龙肝”到底是哪条龙身上的,况且四海龙王也是龙,难道他们就不生气吗?我们还要从剐龙台说起。
剐龙台
众所周知,我们吃鱼的时候需要剔除鱼鳞,主要就是为了口感鲜美,剔除鱼鳞其实也叫剐鱼鳞。而剐龙台其实也是说白了,也就是给龙剥除龙鳞,目的就是为了吃。如果不是为了吃龙,那么就会叫断龙台了。
剐龙台其实是十分残忍的,比如古代有一种极刑叫凌迟,俗称“千刀万剐”。这个刑罚名最早见于辽代,后来在明朝达到了巅峰,比如大太监刘瑾,就被割了多刀,成为了《大明律》的经典案例。
人遭受凌迟非常痛苦,那么龙想必也有相同的痛苦。
业龙
那么什么样的龙能上剐龙台呢?在《西游记》中有这样一个桥段:泾河龙王和袁守城定下誓约,后来泾河龙王违背了玉帝旨意,最终的结果是凶多吉少。袁守城也曾说泾河龙王要在剐龙台上挨刀,泾河龙王听到袁守城这么说,急忙下跪苦苦哀求。
泾河龙王随后按照袁守城的方法,拜见了李世民,而且对李世民说您是真龙,而臣是业龙,真龙可以救业龙。
那么到底什么是业龙呢?业,在佛教里指的是业力,其中根据自己的行为,能够产生善业和恶业,然后再根据业力进行报应,所以才有了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”的说法。
比如在《正法念处经》中记载:“非异人作恶,异人受苦报;自业自得果,众生皆如是”。其中业还有罪孽深重的意思,而业龙,也就是指犯了过错,而且过错还很大的龙。
龙肝的来历
不论是人还是龙,都会犯错误。有的错误可以宽恕,但是有的错误却罪不容诛。那些上了剐龙台的业龙,最后难逃一死,而玉帝桌子上的“龙肝”,其实就是业龙的心肝,这些业龙被剐后,神仙将它们的心肝拿出来享用。
后来“龙肝”也不再单纯说是龙的肝,而是指非常稀有的美味佳肴,比如《三国演义》第36回刘备曾说“虽龙肝凤髓,亦不甘味”,一个人才离去的苦闷心情,虽然用龙肝凤髓这样的美味来下酒,还是食之无味。
龙王的地位很低
我们一直认为龙的地位是尊贵的,但是翻看《西游记》这本书,却发现龙王的地位非常低下。比如孙悟空在龙宫里随便闹,也没有多大的事,还抢走了定海神针,龙的家族之人犯了错误,也要被千刀万剐,要知道龙也算是神仙,说杀就杀,也让人寒心。
还有就是小妖怪也能随便召唤龙王,比如车迟国的“大仙”,就能呼唤龙王前来下雨,在这样的尴尬地位之中,龙王即便生气,也要忍耐着。因为自己的实力和地位,根本无法和天庭的玉帝叫板,而玉帝想要吃点“龙肝”,那也是分分钟的事情。
结束语
后来出现一个成语“龙肝凤髓”,意思是说非常难得的珍贵食品,比如苏轼曾说“方其为席上之珍,风味蔼然。虽龙肝凤髓,有不及者”,还有与龙肝凤髓相连的成语“豹胎麟脯”,出自明代的《五杂俎·物部》,都是用来形容它们的稀有度。
你觉得“龙肝”真的存在吗?请在下方写出自己的看法,我们互相交流。文
国学大观园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elongzx.com/hlszz/1297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