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甄嬛传》中,芳若姑姑无疑是一个实力强大的宫斗选手。
眉庄“假孕”被禁足闲月阁期间,甄嬛请求芳若帮忙,当时,她只是画了个“远山黛”,去御前送了一盏茶,就使皇上当晚去了碎玉轩,解了甄嬛的困局。
然而,“纯元故衣”事件之后,芳若仿佛突然降智了,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真相呢?
01、动用竹息
甄嬛有孕,被禁足碎玉轩,而前朝甄远道也犯了事儿,被关进刑部大牢。
重阳节当天,甄嬛让芳若给太后送了礼品。
不一会,太后身边的竹息姑姑来到碎玉轩,说是太后派她来问候甄嬛。
这显然不合规矩。
竹息姑姑是太后的贴身婢女,地位很高,别说妃嫔,连皇上都不好随意使唤竹息的。
甄嬛送给太后的礼品只是一些寻常的糕点、香囊,太后就算高兴,也只需让芳若传几句好话,夸夸甄嬛就可以了,根本不用让竹息亲自跑一趟。
碎玉轩外,芳若紧张兮兮地等在那里,看到竹息出来了之后,又解释了一下请竹息的原因:一早听说了甄家的事儿,不敢前来见甄嬛,只能求竹息帮自己跑一趟。
如果芳若说的都是真的,那她的心理素质得有多差啊!
连“甄家出事儿”这样的事儿都瞒不住,必须挂在脸上,那芳若这些年来是怎么侍奉在御前的?
何况,甄嬛冰雪聪明,让竹息贸然前往碎玉轩,更容易引发她的怀疑。
剧中,竹息离开之后,甄嬛就不解地问槿汐:“一向都是芳若来的,今日怎么换成孙姑姑了?你不觉得孙姑姑神情怪怪的吗?”
幸好槿汐反应快,以“小主送的贺礼得太后喜欢,让孙姑姑来显得体面”为由,勉强搪塞了过去。
但实际上,芳若的“心理素质差”、“瞒不住事儿”只是表象,芳若求竹息走这一趟另有原因。
02、两重目的
芳若求助竹息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分摊责任。
甄嬛有孕期间,皇上为什么要让芳若陪伴在甄嬛身边?
甄嬛当时心中有气,只猜中了芳若的“监视”作用。
其实,芳若还有另一重作用,那就是“保护甄嬛和龙胎”。
这里所说的“保护”也分成两个方面。
一是防止有人对甄嬛和龙胎下手。
二是皇上已经有意要责难甄家,让芳若对甄嬛出入相随,就相当于把芳若视作“人墙”,隔绝掉外界信息,确保甄嬛不被家中的事儿影响,安心养胎。
可是,甄远道下了大狱之后,宫中已经传得沸沸扬扬,芳若这面“人墙”显然挡不住了。
一旦甄嬛得知父母的遭遇,必定要到御前去闹。
到时候,皇上会治芳若一个“办事不利”的罪。
皇上盛怒之下,这个罪会被治到多么严重的程度,谁也不好说。
对芳若来说,与其自己把这罪全揽在身上,倒不如先求竹息去传话,使甄嬛发觉到异样,有个心理缓冲,同时,也让竹息与自己分摊责任。
竹息也是人精,当然能意识到这是一件“麻烦事儿”。
不过,她是太后身边的人,就算有什么不妥,皇上也不会太苛责她。
而且,芳若这个人能量是很大的,今天自己帮她一次,来日太后不在了,自己没了依靠,芳若未必会忘了今日她出手相助的情谊。
芳若求助竹息的另外一个目的确实是为了甄嬛。
“纯元故衣”事件发生之后,甄嬛虽然被皇上所弃,但是,只要甄远道还在朝为官,甄家没落魄,甄嬛就有翻身的机会。
甄远道下狱之后却不同了,没有娘家可依的甄嬛,就像是没了根的浮萍,很容易遭人暗算。
芳若求竹息走这一趟,是为了让竹息认识到甄嬛和龙胎的岌岌可危,竹息有了这方面的认识,就会把信息传递给太后。
太后重皇嗣,必定会保护甄嬛。
03、太后的敲打和皇后的叛逆
我们来看《甄嬛传》第45集非常有意思的三场戏的顺序安排。
第一场:芳若和竹息在碎玉轩门口对话。
镜头一转,第二场:碎玉轩内,甄嬛对槿汐表达了对竹息姑姑登门这件事的疑心。
紧接着,第三场:太后在寿康宫内敲打皇后。
从后面两场戏来看,芳若请竹息的两个目的,基本都达到了。
尤其太后本次敲打皇后,说的话算是很重了:“身为皇后,是要掌管群花,不是一味修剪,终至花叶凋零”、“更有一件,无论如何,不能折损了皇嗣!”
最后,太后还让皇后到螽斯门下去反思。
太后的本意的确是为了保护甄嬛和龙胎,但是,她却低估了皇后的胆量。
自打纯元去世之后,这些年来,太后与皇后相互依傍;尤其是华妃还在的时候,皇后在家世和恩宠上都不占优势,所能依靠的只有皇上的“纯元情结”和太后的庇佑。
那个时候,皇后对太后不说言听计从,至少不敢明目张胆地对抗。
像甄嬛怀第一胎的时候,太后也敲打了皇后,皇后采取的手段是让安陵容暗戳戳地在舒痕胶里下毒。
“暗戳戳”到什么程度呢?
若不是眉庄被烧伤,舒痕胶里的秘密便永远发现不了!
但这次不同了。
华妃已经不在,甄嬛失势,皇后离“一人独大”只有一步之遥!
一旦皇后能实现“一人独大”,也就不像之前那样需要太后了。
所以,这次皇后的“叛逆”来得迅速而无所忌惮!
她甚至等不及回景仁宫,就在螽斯门下召见了安陵容,让安陵容暗中使坏,把甄远道下大狱的事儿透露给甄嬛!
04、芳若的又一次降智
甄嬛离宫后,皇后去给太后请安。
芳若出来给皇后端茶。
芳若这次的出现,看起来像是又一次降智。
太后说:芳若之所以进了寿康宫是因为她是甄嬛的教引姑姑,甄嬛出宫之后,她被甄嬛所累,遭到皇上的厌弃。
太后的这种说法,其实是在矮化芳若的智商。
芳若在皇上身边伺候那么久,宫斗水平堪比苏培盛,怎么会仅仅因为她曾教导过甄嬛,就被皇上驱逐而毫无自保能力呢?
实际上,芳若离开御前,可能是一次主动的请辞。
皇上之所以一直用芳若伺候,是因为芳若曾伺候过纯元,他们有共同的针对纯元的回忆。
但皇上为人敏感多疑、翻脸无情,久在他身边是很危险的。
芳若年纪大了,早就不想在御前了。
这次借着皇上与甄嬛斗气的当口,寻个由头自己离开,总比日后做错事被施加更严厉的处罚要好。
而太后之所以肯把芳若“收了”,则是因为动了制衡皇后的心。
当日,螽斯门下,皇后召安陵容来谋算甄嬛,算是公然反抗太后。
太后看出:皇后野心极大,不再像从前一样容易控制了。
芳若,是太后和甄嬛产生联系的一根线,有了这根线,太后就多了一个底牌。
当皇后做得太过分,侵犯太后和皇家的利益的时候,这张底牌随时可以被启用!
同时,经过“螽斯门事件”之后,太后对皇后采取的策略也发生了变化。
此事件之前,太后说的是:“无论如何,不能折损皇嗣!”
此事件之后,太后一面说:“甄氏废位离宫,此生再也回不来了,有功夫多看着点眼皮子底下的人”,以此来转移皇后的注意力;一面通过解释芳若离开御前的原因,夸大皇上对甄嬛的厌弃之情。
太后之所以这样做,是为了麻痹皇后的神经,让她错误地以为:甄嬛对她产生的威胁已然解除。
而嫔妃们从甘露寺祈福回来之后,太后命芳若找甄嬛抄佛经这件事,表面上是眉庄给太后捶腿苦苦求来的,实际上,则是太后顺水推舟罢了。
如此看来,芳若与曹琴默一样,从未降智。
从“纯元故衣”到“甄嬛离宫”,芳若看似的两次“降智”中充满了身为奴婢的自保的智慧,也顺带表现出太后和皇后之间矛盾的日渐凸显……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elongzx.com/hlszz/13243.html